汤钊猷院士:人类不断制造癌症 再不收敛癌会越治越多
早期癌症多无症状,只能靠筛查或高危人群监测。不同的癌症有不同的“高危人群”,如我国肝癌高危人群是:有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酗酒、非酒精脂肪性肝炎、常吃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各种肝硬化、有肝癌家族史等。这些人群建议每6个月验血查“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波检查。 又如肺癌的高危人群大体上是:有肿瘤或肺癌家族史、长期主动或被动吸烟、有慢性肺部疾病、矿工厨师等职业,中年以上者每年查一次 CT。对近年上升的结直肠癌,凡有家族史,有肠道息肉、结肠炎等疾病的中年人群,较长时间大便异常等,每年一两次查大便隐血、验血中“癌胚抗原”,必要时做肠镜检查。乳腺癌也是上升的癌症,胃癌和食管癌我国仍常见,也需关注。 我国很多单位都有年度体检,甚至农村也有,多可发现早期癌症,千万不要漏查。我曾遇到,不少因漏查一年,失去早诊早治机会而丢了性命。 《科学大师》:您在《西学中,创中国新医学》一书中写到,以前肝癌病人到医院,基本上是“走进来,抬出去”,后来出现改观,也能走出去了,这个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医学界评价疗效的主要指标是什么(是基于病人术后能活多长么)? 汤钊猷:1991年我们在上海召开国际肝癌肝炎会议,开幕式上请了约20位生存10年以上肝癌病人大合唱,引起国内外学者的轰动;2019年我们研究所50周年之际,又邀请了几十位生存20年以上肝癌病人大合唱,引起更大的轰动。 确实,半个世纪前我进入肝癌领域之初,病人基本上是“走进来,抬出去(死亡)”。1971年文献报道,全世界过去65年期间只收集到45位肝癌病人生存5年以上。而前两年我们研究所的不完全统计,已有88位生存20-48年的病人,他们中约六成来之小肝癌切除。 所以现在病人变为又能“走出去(治愈或好转出院)”,主要还是早诊早治。当然肝癌研究的进展也起一定作用,如影像医学的进步,能够发现更小的肝癌;肝癌切除后用干扰素和抗乙肝病毒药物,也进一步延长了手术后的生存期。疗效是硬道理,病人活着就是硬道理。癌症通常以5年生存率来评价,现在生存10年的病人也不少。 ▲汤钊猷院士创作的防癌顺口溜 Part 3 防癌症,我有一则顺口溜分享给大家 《科学大师》:您是癌症治疗领域的权威,很希望您向我们科普一下,普通人应该怎么避免和预防癌症? 汤钊猷:我主编过三版《现代肿瘤学》,癌症的病因与预防要涉及十几万字。不如把我在科普讲座中编的防癌顺口溜说一下。显然是不全面的,主要是针对大家自己能做到的生活方式:戒烟少酒,重中之重;平衡饮食,劳逸适度;迈开双腿,癌症却步;心胸开阔,绝非小事;手机过用,弊多利少;乔迁新居,有喜有忧;减少炎症,防微杜渐;保健补品,过犹不及;年度体检,一次不漏;国家层面,减排防污。 《黄帝内经》说“上工治未病”,就是要重视预防。我国肺癌跃居癌症死亡首位,吸烟“功”不可没,人所共知吸烟与多种癌症相关,但戒烟难之又难。电视剧已悄悄从“烟不离手”变为“酒不离口”,饮酒也与多种癌症有关,但东西方有几千年酒文化,我只敢说“少酒”。酒和癌症死亡排第二的肝癌就关系密切。 “癌从口入”并不过分,饮食占1/3的权重,要多吃全麦、纤维、蔬菜、水果,少吃烧烤、腌制、霉变,强调低脂、低糖、低盐。过劳应激促癌,但久坐也降低免疫功能,所以要“劳逸适度”。防癌最靠得住的是身体免疫功能,适度运动是防癌的重点,游泳比走路更好,但过度运动却降低免疫功能;肥胖已成为癌症的一个因素。 现代医学已提示心理社会因素可影响基因组演变;为此,凡事既要积极应对,也要泰然处事。原子弹、切尔诺贝利、福岛核事故,辐射致癌人所共知;走在路上至少一半人在看手机,手机(电磁波)致癌正反报道不断,所以不是不用,而是不要“过用”。 (编辑:186手机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