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186手机网 (https://www.186shouji.cn/)- 手机推荐、手机管家、手机助手、手机壁纸、5G!
当前位置: 首页 > 智能家居 > 正文

2020海康Q1财报问答:研发投入或达10%,疫情中人效拖后腿

发布时间:2020-04-28 09:13:21 所属栏目:智能家居 来源:网络整理
导读: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编| 李水青 智东西4月26日消息,近日,海康威视发布2019年度暨2020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其2019年营业收入576.58亿元亿元,同比增长15.69% ;2020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94.29亿元,同比下降5.17%。 经历了2019年的美国实体名单

A:安防行业多摄的应用比手机早了好多年。我们认为,未来相当比例的摄像机都会是使用多sensor的。这里的多sensor不仅是视频传感器,也有视频与其他传感器的融合。比如视频与热成像复合,解决传统烟感探测器误报的问题,比如视频与雷达的融合,在周界防护,在交通领域的安全预警、车流统计,以及多目标超速违章的排查上面,都可以应用。

比如我们做双目摄像机,可以测量人的身高,目标的大小,视频与结构光、ToF的融合,既可以测体积又可以读码。许多产品已经不只是多摄像头,还是多种传感器的融合搭配使用。

 

Q:过去在硬件的时代,和客户沟通交流需求都比较顺畅自然,现在的升级更多是在软件的维度,需求不确定性更大,同时叠加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那么我们怎么判断客户对于新方案的需求如何落地和放量呢?

A:我个人对行业的发展还是比较乐观的。智能化仅仅是开始,对海康来说面对的行业已经不再是安防,安防仅是海康的一个业务领域而已。今天说的安防,也不是过去安防的概念。比如早期解决治安问题很重要,刑事犯罪问题的优先性最高。西湖区10年前每年大概会有15起左右命案,去年一起都没有了。但是社会治安面临着新的挑战,如果能把社会方方面面的风险把握的很清楚,对一些潜在的风险做精准的防御,那么整个社会要投入的运行成本就会大幅度下降。

比如交通领域,全国每年交通事故报告的死亡人数大概6万人,这还只是按照在交通事故发生后7天内发生的死亡来核算的,如何能够降低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全国交通领域保险一年的收入大概4,000亿元,理赔支出也大概是这个数字。那么现在视频技术的发展让交通违章降低了,能不能降低一些交通事故的数量?如果能够降低,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的业务虽然是安防但也不仅仅是安防,当我们把视野打开,就会看到业务的机会,也可以为社会、为用户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Q:请问公司对行业的发展增速如何预判,有没有一些指标或者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对行业增长做清楚的分析?

A:我们理解大家希望把行业需求搞得很清楚,但难度的确很大,也确实做不到。我们只能说把握趋势,要对各种增长做细化预测是很难的。市场有许多不确定性,经营本身就是要解决不确定性的问题,无论通过硬件来解决客户的需求,还是使用软件或者智能的方式来做,都是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的需求是不是存在?这是我们要判断的,接下来看需求的强度有多大?然后还需要很多假设才能来做经营活动。正因为有不确定性才需要经营,如果一切都看清楚了就不是做经营了,而只是做管理了。

增长的速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一月份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今年有这么大的灾难出现。在两年前,2018年的1月30日,美国众议院中小企业委员会对海康进行听证的时候,我们也没有想到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打压会来的这么快,方式这么多。这些都是没办法预判的情况,所以在经营的过程中我们会比较平和,尽量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我们没办法做这么多的预判,包括对增长速度的预期。在外部环境稳定,经营有惯性的时候可以做到比较好的预测,但是当有很多异常情况出现的时候,设定一个确定的增长速度,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

 

Q:过去几年我们的每个人产出的销售额是略有下降的,未来公司判断是不是会有提升,公司对人效有怎样的预期?

A:关于人效的提升,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指标。但这只是我们一个观察的维度,更重要的事情是要看公司从事什么样的业务。

比如说如果做分销,人均收入可以很高,但是分销不能精耕细作,同时和代理商之间会有很多利益冲突,因为各自的利益诉求不一样。我们后来选择自建渠道,于是要面对集成商,在做工程的时候是应该自己来做还是交给代理来做?在各种选择中,如果选择通过代理,人均收入就会高,但是难以精细化耕耘;如果亲力亲为,那么人效就会下降。

再比如说硬件,生产复制的效率比较高,容易上量;如果做软件,在项目型、碎片化的市场中,效率就比较低,人效就比较低,公司要不要做这样的业务选择?

所以业务的选择比人均的效益更重要。在对未来做判断的时候,考虑如何来更好的服务我们的客户,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是我们的业务选择。

 

Q:过去几年的人员增长速度比较快,同时其他领域一些公司也在进入这个行业,对人才有一些争夺,公司在薪酬待遇上面临压力,我们如何面对压力?

A:关于人才争夺的问题,确实有一些企业在某些行业里面得到了比较高的回报,利用这些回报进入到其他行业来争夺人才,会采取一些非理性,有时候甚至是野蛮的方法。这样的行为我觉得也能理解,在各自领域赚钱的能力不同,有人赚了钱之后进到这个行业来,也是市场化的一部分。但是我也相信,最终维持业务,依然要靠为客户创造价值,价值创造才会有回报。

另一方面,员工会经历困扰,我们看到很多企业野蛮扩张,扩张过后也会收缩,往往伤害到的是员工。有时候我也会和有些离职的员工开玩笑,说离开了以后也许还会回来的,但是回来的时候在海康的工龄要清零了,这个事情也要考虑。

我相信,海康一路走到了今天,有能力来应对这些影响,也能够比较好的生存下来,这些压力不会把海康搞垮。反倒现在一些正在案例出现,资本市场和产业界的朋友们,需要冷静的思考一下了。

 

Q:在业务的选择方面,想请教公司这些年的产品线一直在丰富和拓展,包括这些年的交换机、网线等等,都会做些布局。从远期来看公司是会在IT领域都会落子还是聚焦在视频互联相关的领域,公司远期的业务边界和能力边界怎么来定义?

A:公司还是沿着智能物联这个主要的方向。一些周边的产品例如网线,我们只是把这些产品导入到体系内,让客户和用户的选择变得简单,但我们不制造网线。比如说硬盘,我们根据客户的需求帮他们搭配硬盘,并不会买来硬盘到IT市场做分销。海康做的很多产品都是在竞争和发展中产生的,是基于用户需求来做的,并不是刻意的延伸到太多的其他领域。我们的业务定位还是非常清晰的,我们面向既有的客户群去提供产品,而不是面向整个市场推广。

 

Q:今年一季报看到公司取消了对于整个后面业绩的展望。请问一下目前公司的商机数同比以及环比大概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编辑:186手机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