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的800亿机器人梦,烧了两年,陷入窘境
▲博智林第一任执行总裁沈岗 博智林的执行总裁可以说是无缝衔接,2019年5月沈岗离职后,周小天就高调表示自己放弃西门子终身制高管的职位加入博智林,并表示加入博智林就是为了实现梦想,但是这份梦想只支撑周小天坚持了4个月,2019年9月他就离开了碧桂园。 张志远则是2019年1月突然从地产业务板块被调到博智林机器人公司担任执行总裁的,而博智林的总裁张瑛之前的工作经历一直都在地产领域。在沈岗和周小天离开后,杨国强把博智林交给了他的地产团队领导。 杨国强曾不知一次在公开场合和内部会议上说:“我对碧桂园的定位是高科技企业。”他在公司内部会议上强势要求博智林要在两个月就完成一项机器人项目的落地。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杨国强却“做到了”,到2019年4月,博智林已经有了地面铺贴机器人、墙纸铺贴机器人、砌砖机器人等十几款建筑机器人完成样机研发进入工地测试了,央视新闻频道《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广东篇》特别节目还对博智林机器人进入工地的情况做过报道。 ▲博智林贴砖机器人在工地测试 “碧桂园速度”已经不止在形容他们盖房子的速度了,甚至在机器人研发上也同样适用。 曾在博智林任职的员工在网络上吐槽,公司里外行管理内行是普遍现象,就好像“只会走路的却管着开飞机的。” 张志远在博智林担任执行总裁期间,重点推动了公司与高校的联合,与清华大学、兰州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达成了战略合作。他在2019年11月与多所高校成立智能建造产教联盟的签约仪式上公开表示,“碧桂园也将发挥联盟内企业庞大产业资源的力量,深度参与联盟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这次碧桂园集团的高管变动或许是对整个集团和博智林有更多考量,下一个接任博智林执行总裁的将是地产精英还是机器人专家要看碧桂园对其机器人产业布局的下一步规划。 三、机器人撤出工地,碧桂园要用机器人圈地?博智林成立之初就被杨国强寄予厚望,他曾不止一次的立下豪言壮语,要在2020年实现建筑机器人的大量使用。 在2018年12月碧桂园公布的董事会主席杨国强的讲话中,其中关于机器人的内容占据了三分之一,一个多小时的讲话里,“机器人”出现了近40次。 ▲博智林机器人谷(图片来源:佛山科技) 杨国强在机器人领域的动作已经不仅是“试水”那么简单,碧桂园在广东佛山仅一个机器人公司总部大楼就有3.6万平方米,博智林机器人谷占地面积达到了11.19平方公里。 虽说在建筑工地使用机器人取代人力能减少工人数量保障人员安全,但也有房地产企业的业内人士对此提出质疑,碧桂园这样做就相当于包圆了房地产开发的上下游。一般来说,像砌墙搬砖这样的工作都是开发商承包出去的,由施工单位来负责,完全由房地产开发商负责全部流程基本是不可能的。 而且按照杨国强的设想,一台博智林的自动砌砖机器人“哈德良”每小时可以砌1000块砖,速度是普通搬砖工人的10倍左右。但“从目前的建筑水平来看,除非建筑材料能有大突破,否则短时间盖完的房子没人敢住。”恒大市场部的相关人员在谈起机器人盖房时说道。 杨国强对机器人的热爱是毋庸置疑的,他是央视《我爱发明》栏目的忠实粉丝,据自称是博智林前员工的网友透露,杨国强还曾将节目中的农民发明家请到总部给专业工程师“讲课”,还要求员工停下首相的项目去看一些自动雨伞、自动水果刀之类的发明。 业内人士告诉智东西,房地产业务本身就是资金高周转的模式,工程建设周期长了会影响资金回笼。杨国强要的是“做的事要能生产效益,不然就不要研究。”但把房地产那套高周转模式用在需要长期开发的高端机器人领域是违背了制造规律的。 资本寻找新的风口进行尝试无可厚非,从碧桂园砸下的钱和高薪招揽人才的做法来看,不仅仅是蹭热度而已。但无可否认的是,碧桂园已经从机器人项目上争取到了更多优惠政策和土地资源。 四、碧桂园机器人公司被打回原形三个月成立机器人研发基地、半年测试十几款机器人、一年招上千个工程师。杨国强用两年时间铺开的大摊子真到了无法收场的地步么? ▲碧桂园煲仔饭机器人 从2018年7月成立到今天,博智林的团队已经从70多人壮大到了3000多人,机器人业务也不止局限于建筑机器人,还涉及了清洁机器人、餐饮机器人多个品类。 据自称是博智林前员工的网友透露,“杨国强所谓的800亿投资可能只有二三十亿到了账,但博智林的发展速度仍然像上了发条一样,公司同时进行的机器人项目有好几十个。”“做好每天早上8点半上班,晚上12点下班的准备,一周工作7天,不是偶尔,是每天。”杨国强要求博智林的一个机器人项目要在两个月实现落地,高压的工作是必然的。 (编辑:186手机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