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核酷睿i9-11900K对比12核锐龙R9 5900X:PCMark 10生产力测试英特尔领先12
值得一提的是,英特尔不仅在芯片端提升AI性能,还与软件开发者、OEM厂商建立了密切合作,加速建设PC端AI生态。所以,随着AI融入更多软件工具、应用场景,英特尔平台具备的AI优势将成为提升生产力的关键之一。 不仅是AI,在促进软硬件协同创新、优化方面英特尔有持续不断的投入。在英特尔提出的“六大技术支柱”中便包括软件,“软硬协同”正在成为推动未来计算发展的重要动能。为了全面优化PC体验,英特尔在全球范围内组建了超过15000万名软件工程师团队,与超过1200万名开发者共建开放生态,覆盖游戏、生产力及专业软件、云计算、AI等各个领域。 这些无法通过参数展现的投入同样是i9-11900K输出强劲生产力的保障,也是英特尔领先竞争对手的重要优势。 写在最后 受限于核心数,11代酷睿i9-11900K在渲染等考验多线程性能的场景下表现与12核24线程的AMD锐龙R9 5900X有一定差距,但是诸如日常Office办公、网页浏览及线上工作处理、使用PR以及PS等Adobe全家桶进行内容创作,i9-11900K的表现甚至更加出色。 这不仅得益于“最强单核性能”,也与英特尔软硬件同步优化密不可分。另外,随着英特尔将AI带入到台式机平台,凭借相比竞品38%的AI性能提升,在内容创作、影像分析等应用场景下,i9-11900K还能提供更高效能。 在游戏场景下i9-11900K近乎全面领先锐龙R9 5900X,但生产力场景中两者的差距已经被大幅缩小,尽管在部分场景下英特尔仍旧胜过AMD,但“硬伤”——核心数量,还是影响了生产力。所以保持软硬件协同创新的基础上,如果英特尔能够在制程工艺、架构方面取得突破,增加核心数量,那么与AMD竞争的领先优势也许会进一步扩大。这也让英特尔进展顺利的7nm制程工艺以及下一代处理器——实现x86架构重大突破的Alder Lake,更加值得期待! (编辑:186手机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