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斯芬克斯谜题”,22岁的科大讯飞再次腾飞
除了以企业级产业技术继续赋能教育、医疗、汽车、手机行业的同时,近年来,科大讯飞以每年十几款的速度向消费级市场推出更新迭代或完全创新的智能硬件产品,以讯飞翻译笔、智能录音笔、讯飞智能办公本等为代表的数十款硬件产品迅速完成抢滩登陆的动作。 “科大讯飞真的需要亲自开拓C端市场吗?”有人不禁产生这样的顾虑。 对于很多从B端市场起家的企业而言,从2B市场向2C市场的转型过程中很可能暗藏着巨大的风险。无论是这家企业的创始人、企业中层还是普通员工,如果仍然按照自己在2B行业习惯的行事风格为消费级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往往会挂一漏万,事倍功半。 行业中并不缺少这样的失败案例。 同是在语音识别技术领域,Nuance当年曾以全球最大语音识别技术公司的身份,为苹果、亚马逊、三星、诺基亚等品牌提供专业水准的语音技术解决方案。 但随着行业技术门槛的不断降低,Nuance先后遭遇了市值暴跌、客户流失等困境。在此过程中,Nuance也曾经尝试过从技术提供商转型为解决方案提供商,甚至在C端市场推出语音助手产品,但最终由于自己缺乏消费级产品基因,Nuance始终未能获得C端用户的芳心,市场持续滑坡,并最终在今年4月被微软并购。 而在成功案例中,从B端市场成功拓展到C端市场的成功先例,华为算是楷模。
对于消费级市场,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有着自己的想法,他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必须要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应用案例作为依托。因此,科大讯飞一直没有放弃对C端市场的把控和耕耘,在2016年底还为此成立了消费者事业部,专心主攻C端市场。
“从2018年开始,科大讯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那就是2B+2C双轮驱动战略的扎实推进”,刘庆峰说。 目前,科大讯飞在C端市场用户数量最多的产品仍然是讯飞输入法。然而在B端市场,目前公司主营收入占比最高的则来自教育行业,该比例甚至要占三成以上,这与科大讯飞多年在教育行业的深耕有关。 科大讯飞的创新体系分为三大环节,首个环节面向未来一至三年的产品研发,由各个业务线、产品部门负责。第二个环节偏重未来三至五年的应用研发,由讯飞研究院负责。第三个环节坚持走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的创新道路,面向未来五到十年甚至更远的前瞻性探索。
而在资源投入上,科大讯飞以市场导向分配“弹药”,遵循“721研发投入模式”。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曾做出以下表示:“上市以后,我们每年拿出20%以上的营收投入到研发中,其中70%的资源投入当前的主导产品,20%投入战略新产品,10%投入探索型的、不追求一定要有回报的方向,它可以很自由地探索未来。” 由此,科大讯飞形成“三位一体”的闭环创新体系,从基础研究到核心技术研究,再到前瞻技术研发,推动科大创新技术“车轮”持续向前。 目前,科大讯飞已牵头成立了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推动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的融合发展。联盟成员已经扩容至60家单位,包括人工智能骨干企业、高校、科研平台、行业协会、社会机构、智库组织等相关单位,覆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科大讯飞营收达25.01亿元,实现净利润为1.39亿元。 在4月20日的盘后业绩沟通会上,刘庆峰再次提到“千亿目标”。他表示,千亿收入目标的动力来源来自于科大讯飞主要赛道的内生式增长,三分之一来源于教育,三分之一来源于医疗、便利便捷服务等数字生活领域,还会有三分之一来自于消费类产品。 刘庆峰明确表示将在核心赛道迅速形成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要学习华为这样的公司,力出一孔,形成饱和攻击”。 科大讯飞很多推向C端市场的产品和技术也来自B端市场。同时兼顾企业级市场和消费级市场、“两条腿走路”的双战略贯穿了科大讯飞的整个市场脉络。 智慧生活彰显人文关怀 摆在人工智能企业面前的一大要务,往往体现在智慧生活和人文关怀方面,科大讯飞也不例外。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已有近2.6亿“银发网民”(5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已经成为我国新增网民的主要来源。 (编辑:186手机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