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个车,小镇青年新长征路上的“快手”
拉动三四级市场的汽车消费,有两个办法:一是降低消费门槛或消费审批门槛,扩大消费用户群体范围。二是通过互联网方式收集市场需求,提高推广效率。线上线下渠道相结合的弹个车汽车融资租赁,恰好可以满足以上需求。 简单地说,弹个车的“1+3”模式就是首年租赁,满1年以后可以选择1次付清或3年分期。用户也可以选择每年都租,租满4年后拿到车辆所有权。 相比全款买车和贷款买车,汽车融资租赁的首付租金可以低至1成,甚至可以零首付,同时拥有审批门槛更低、审批快速等特色,这使其成为三四线城市小镇青年青睐的重要购车途径。 刚刚参加工作、存款不足以全款买下新车的小镇青年们都有着汽车梦,这是一个庞大而新鲜的用户群体。 之所以说“庞大”,是因为中国三四级城镇用户是数量庞大的长尾用户。之所以说“新鲜”,则是因为该群体还没有来得及被汽车贷款机构所识别并良好消化。对于他们而言,车不只是代步工具,更是自己对美好生活体验的考量目标。 这部分用户群体的月收入其实还是比较稳定的,但是他们的银行信用记录不全,无法在4S店里面迅速取得汽车贷款的资格,更愿意通过租赁的方式提前拥有新车的使用权。 另外一部分乐于接受汽车融资租赁模式的受众来自于商人群体,出于投资习惯,他们更习惯于把更多的现金用于商业周转,或者不希望被征信记录所累。弹个车推出的“以租代购”购车方式可以帮助他们优化自己的现金流,投向更急需的领域。 依靠汽车融资租赁模式,弹个车目前已经累计服务了近40万用户,覆盖了全国31个省份的325个市以及2079个区县,拥有超过5500家的弹个车全国社区体验店。 究竟谁在承担“1成首付”的风险? 既然是你情我愿,为什么后期一时间又出现了那么多投诉弹个车“欺诈”的购车苦主呢? 其实细细查看每一个投诉个体案例,人们发现,向弹个车发起投诉的大都是那些没有按期还贷的消费者,以及部分对弹个车融资租赁模式并不理解的消费者。 曾经有一句传言在坊间引发过强烈争论——“中国人没有契约精神,西方人因契约精神而诚实守信。” 在这句话的始作俑者看来,商业社会中经常会出现种种怪现状——违反契约的人们,却经常扮演成“受害者”,博得社会的同情。 有些商家,赚钱时呼吁遵守商业契约,大肆赚钱,一旦赔钱时却讲求人文关怀,纷纷以弱者的面孔索要国家政策补贴。有些用户,在电商平台出现系统BUG的时候猛撸羊毛,大赚意外之财,闭口不提人性道德。被商家索要不当得利时却声称自己无过错,属于被商家随意威胁的“弱势人群”。 契约精神本质上就是一种诚信精神。经过口头的或书面的合同约定事项,只要是符合法律的,缔约双方就必须履行义务。 据媒体报道,广东深圳的一位车主,曾向媒体曝光,称遭遇了弹个车的暴力拖车行为,然而经过实际调查,真实的情况却是该车主的月供租金出现了多次逾期,直至最终断供,弹个车因收不到月供租金,只能按照合同约定前去收车,用拖车方式回收车辆。 无独有偶,一部分卷入此纠纷的消费者的确在有意隐瞒自己违约在先的事实,开始利用“弱势消费者群体”的身份,试图通过媒体曝光和舆论压力,逼迫融资租赁平台给予其更多的优惠条件和宽松政策,“任意拖车”的说法变成了其向平台施压的手段。 当部分消费者为自己打上“弱势群体”和“被欺诈”标签之时,“弹个车”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所谓维权的“弱势群体”,自己成为真正遭受舆论攻击的受害者。 既然说到这里,就不如深究一下“弹个车”的运营模式——汽车融资租赁究竟是租车还是买车?弹个车在遭遇用户断供后是否应该收回车辆? “汽车融资租赁”实际上是一种汽车消费“以租代购”的交易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1成首付”明显降低了用户首次拥有车辆的交易成本,以及让其提前享受到了驾驶汽车的便利,但其代价是后期会付出高于传统4S店全款或贷款购车的使用成本。 融资租赁本身是一种“融资”+“融物”的服务,由于车辆所有权最后是转移到使用者的,所以汽车融资租赁归根结底是“买车”而并非“租车”。 (编辑:186手机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