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手机为什么知道你想要什么?
这需要将已知性别和学历的用户作为样本,一些用来训练模型,一些用来测试精准度。现如今,各大平台对于用户性别的预测准确度达到90%以上。 因此,你的手机就能够得到大致这样一个用户画像,它包含了你的各项兴趣权重: 所以说,APP根据这个画像,便根据类似的广告信息,找到对应的消费者。 我们来看看广告主这边是如何操作的。 下面显示的是某广告投放平台的后台,广告主们可以自由组合用户属性,包括消费水平、婚恋情况、内容兴趣等上千个定向标签,最终选定广告位及投放时间,据系统计算的1.5元/千次曝光的价格,完成一次精准的广告投放。 并且,当一个住在北京海淀区大泥湾小区有过口红消费记录的单身男青年在刷到广告位的一瞬间,广告平台还会发起竞价请求,最终,价位较高的广告将会出现在用户的视线中。也就被你刷到了。 在广告推广平台的开发者文档,记录着用户详细的行为数据,精确度很高,甚至可以筛选出“2019.2.1到2019.2.10去过北京西单5次以上的人”。 需要说明一点,社交软件、购物网站、浏览器等APP的行为数据不仅对应你的账号,还和你手机唯一识别码关联在一起。 Android系统手机的可以采集到的的唯一设备编码叫 IMEI,在iPhone 上叫IDFA 这也表示,就算你不注册不登录,行为数据照样会被采集。 与此同时,广告平台也能够根据你手机识别码在其他的APP上为你投放对应的广告,因此,就算你在浏览快手,也能够刷到旅行包广告。
看到这里,小伙伴们似乎惊出一身冷汗,信息都被采集了,那我们的隐私谁来保护?别急,根据《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法则,商业广告平台的所有标签都应该避免精确定位到个人,这种做法也是为了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 当然,如果你是iPhone用户,并且不想看到这种采集你行为数据信息并向你推送广告的事情,你可以通过在设置中关闭IDFA码来限制手机对你的行为数据采集。
可以肯定一点,隐私保护的程度和表达自由的观念是称正比的,我们自己的信息被监视而无法匿名的情况下,我们也很难盼望APP们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所以说,将隐私有效地保护起来,实际上也是对政治性的重要需求。 如今,“全球网络倡议”( the Global Network Initiative GNI),旨在保护和促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言论自由和隐私权。因此不比担心我们的“数据主权”被剥夺,因为还有法律在保护着我们。 (编辑:186手机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