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C耳机已销声匿迹 为什么它没有火起来
总的来说,Type-C耳机更像是在为战略铺路才被使用的,可以说是为了更融洽的机身设计,也可以说是为了推广自己的TWS耳机,仅次Type-C耳机更像是一个过渡。
回顾过去,我们可以发现Type-C耳机已在逐渐退出市场,这与产品及碎片式的市场营销有很大关系。
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可以使用3.5毫米插头耳机线连接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和其他设备,即插即用,几乎没有额外的成本问题。但是今天,取消耳机插孔后,我遇到了这样的难题: 我的手机是iPhone,使用的是Lightning。如果要听手机上的歌曲,则需要Lightning EarPods;我的电脑是MacBook,它使用3.5毫米接口,如果我想在电脑上听歌,那么我需要一个3.5毫米的EarPods ...
而我带的iPad Pro用的则是Type-C接口,如果想用它听歌,需要多带一根USB-C转3.5mm转接线。 也就是说,现在我所使用的承载设备,即拥有3.5mm接口,同时还有Type-C接口,听歌已经不是一根耳机线就能解决的问题了,而一副AirPods则方便的多,打开即可使用,对于现代人来说,方便真的比什么都重要。
因为很多手机取消了3.5mm耳机孔,有限音频输出只能通过USB Audio——基本上都是数字输出,于是Type-C耳机还需要内置一颗Codec。然后各家Type-C定义又有所不同,造成自家Type-C耳机兼容自家手机没问题,但想兼容其它品牌的手机就容易产生各种问题。 就比如你拿华为的Type-C耳机去插小米,刚好能够使用,那么恭喜你,但是大概率会因为不兼容而造成无法使用。
耳机这一个科技产品已经出现了数十年的时间,在过去数十年里,产品不断的改良及升级,音质也愈发出色。从最开始的简陋到如今的精致、从有线到项圈,再到无线、从佩戴舒适到主动降噪,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了必需品。 那么到了2020年,耳机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毫无疑问,答案已经在去年的CES上公布于世了——无线分体式耳机必定成为下一个发展形势。 现如今,我们不仅仅可以在市面上看到OPPO、荣耀、苹果等厂商自家生产的TWS耳机,同时诸如1MORE、Anker 这些新晋品牌,也在致力于开发新形态、黑科技的TWS耳机。 蓝牙的通用性让TWS耳机直接无视了接口问题,随着蓝牙5的普及,TWS耳机的稳定性及续航性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拇指大小的耳塞也能够维持5小时的续航,能够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求。 舒适感来说,真无线形态的确免去了不少束缚,再也不用担心耳机线缠绕的问题,或者是被挂到某个尖锐物体上的尴尬处境。从耳机盒中取出耳机,并且戴上,就像是从兜里拿出口香糖,剥开放到嘴里一样简单,都是几秒钟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另一个原因则是成本的压低,以小米为例,平台售价最低的双单元半入耳式 Type-C 耳机为89元,而可以将3.5mm 耳机变成蓝牙耳机的小米蓝牙音频接收器仅 99 元;即使是小米蓝牙耳机Air也只是需要399元,TWS耳机的价格越来越大众和亲民化。
早在2016年,Jabra 在 Elite Sport 这款产品中加入了心率监测和最大摄氧量监测,目的是为了让用户方便了解心率,方便调整运动强度。还有消息称,苹果未来也会在AirPods的变种产品上加入类似测试心率的功能,还兼顾了无线健康监测等。 (编辑:186手机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