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谢峻石:全球化时代,路在何方?
而中兴之心,在于「中国兴旺」。 遥想1985年,中兴通讯成立于深圳。品牌诞生之初,命名者即赋予其「产业报国」的意志。 身为七零后的谢峻石对此深有感触。「打电话贵且不易」,曾是一代人的校园记忆。从改善人们通话条件,到整体消除数字鸿沟,“科技改变社会”绝非一句空谈,而恰是关联大众生活肌体与时代发展语境的真挚愿景。 ▲中兴通讯南京研发中心 如此,怀抱体量社会现实的质朴情怀,中兴凭借向下扎根的工匠精神和身作筑路者的文化热忱,自觉投入数字中国的建设格局;既为国增进科技硬件水平,也使产业报国逐步“变现”为企业自身发展的深远动力。 因为,国家强,则企业强;企业强,则个人强。 个人、企业与家国从未分离,未来也仍将「三位一体」。 2.全球化启示录:从技术战争到自主创新 作为第一波走出国门的企业,中兴具有「既本土,又国际」的双重气质。 从1996年确立从国内到国际的战略转变,到1998年拿下海外市场首个大单,成交9500万美金,中兴早早成立小而精的先遣队,击败持有大规模团队的西方厂家,一路拓展海外业务。 谢峻石用两个字来概括中兴的国际化之路发轫:「海漂」。 而他本人也跟随企业足步,一头扎进全球化浪潮,由此,谢峻石和中兴便一并化身可供观测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合作体系的动态视窗、典型样本。 如今的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已卸下「物美价廉」的传统标签,换上Cost Effective(性价比高)的新装,在诸多领域引领潮流。 见到中国走在发展中国家前列,谢峻石不无感慨,更有将前沿技术力量传递给其他地区的情感共鸣和价值情怀。 这一切国家级成就、企业自信及个人自豪感,皆源于全球化语境中的科技自强。 ▲2021年11月3日,中兴获颁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技术研发是国之根本,亦是企业命脉。 对中兴而言,痛定思痛后的战略转型,也促其在关键技术的突破路径上啃下硬骨头。 如若一味专注技术战制造的破坏、中断与威慑效应,恐其早已止步过去。而它主动把握危机带来的积极意义,方可自我打开一线生机。 对国家而言,18年中兴受挫,极大提高社会对「自主创新」重要性的深刻认知。由国家发力、加大芯片业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的行动,加快从认知到落地。 虽则,前有频入纷争的华为、中兴,后有使用受限的Tik Tok、无端受责的TCL,中国技术企业奔向国际市场之路,显然并不好走。 无论是自身实力的蓬勃壮大、文化价值观的广泛传播,还是产品在全球影响力的持续扩散,任一方面的「张扬」,皆可能招致怀疑声浪、或遇更多卡脖行径。 身处现代世界,既可享受取长补短的发展机遇,也时刻面临牵一发动全身的困境坎坷。然自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化)以来,人们就已将其生活系于相互协作、贸易的大环境中,共享优势,亦彼此竞争。 当全球化风浪高高扬起,畏缩或回避已不可能。 中兴只能坚守阵地,并在全球语境中增强自身「跨文化」管理能力。这意味着:尊重国际秩序而非互筑壁垒、以邻为壑,敬畏市场规则但不懦弱退却、放弃竞争。 而世人皆知,惟令知识实力真正达到世界顶尖,才能取得市场发言的一席之地。故在顺应全球化趋势、参与多方合作的过程中,寻求相对的产业自立、技术自觉,十分必要。 尤其在关键技术节点上,不能单纯相信进口、依赖他者。 (编辑:186手机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