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遭诉、微信停服,印度加速与中国互联网企业脱钩
业务没有起色,又遭遇地缘政治冲击,UC不得不告别印度。 最近,马云因UC印度裁员被法庭传唤上了热搜。 据路透社7月26日报道,一位名叫帕玛的UCweb前员工起诉了阿里巴巴,声称自己因反对UC浏览器和UC news存在内容审查和假新闻而遭到不合理解雇。同时,受理此案的印度古鲁格地方法院传唤了阿里巴巴、马云等多名相关个人和运营主体,要求其在7月29日亲自或通过律师出席法庭。 图片来源:Unsplash 对此,阿里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在7月26日下午回应称,UC印度确实收到通知,公司正按流程处理,但至于马云对此是否知情,王帅称“马云已经退休,很难找”。 马云和阿里高管是否需要出庭参与此案的审理?印度K&T咨询公司高级顾问、律师王来在7月27日对时代财经表示,目前印度UC Web的股东和董事名单上没有马云,而公司作为法人具有诉讼主体资格,在诉讼文书没有公布的情况下,还看不到起诉到马云的理由是什么,但是马云完全可以找代理人出庭。 虽然有消息指出上述员工是2017年马云在阿里巴巴任职期间遭解雇,但王来指出,该员工是现在提起诉讼,应以当前时间点为主,被告公司印度UC Web是根据印度2013年公司法注册的公司,不会影响到阿里巴巴国内总集团,应诉也是董事/执行董事或是授权其他人参加。“如果一定要通过层层离岸关系追溯,最终到了阿里巴巴集团,提到了马云也很正常。” UC离印,阿里收缩海外内容业务 事实上,此次UC风波事件距离印度宣布封禁包括UC浏览器、TikTok、微信在内的59款中国App,仅仅两周时间。 7月15日,阿里出海印度的UC浏览器、UC News以及短视频产品Vmate,均通过公司内部信通知本地员工团队即将解散。 据路透社报道,直接受雇于阿里的印度本地员工虽不到100人,但还涉及到上百名印度外包公司的员工。 Google Play数据显示,印度封禁的59款中国App中,UC News在印度的下载排名已处于1000名以外,Vamte则排在102位。UC浏览器2016年开始在印度推广时下载量一度排在首位,如今也下滑到了60名。 应用程序分析公司Sensor Tower的数据显示,UC浏览器在全球拥有超过4.3亿月活跃用户,在印度的下载量超过6.89亿次,月活跃数达到1.3亿。UC News的下载量达到7980万余次,不过两款产品的大部分下载都产生于2017至2018年。 另据调研公司StatCounter数据,截至2020年6月,UC浏览器在印度的市场份额为14.46%,远低于谷歌Chrome浏览器的75.56%。 或许是近几年用户数据不佳,早在宣布遣散UC印度团队之前,阿里内部就传出内容国际化战略将全面收缩的消息。据晚点报道,UC News已于今年6月对内宣布将停止运营,原团队并入阿里健康。同时,VMate缩减员工、收紧资金投入。 事实上,UC有着很好的国际化基础,阿里的内容出海也一直以UC系产品为核心:UC浏览器、UC News(新闻聚合类产品)、Vmate(短视频)和9Apps(应用分发)。 早在2011年,UC就设立了第一家海外事业部,办公地点位于印度的科技卫星城古尔冈。2013年,UC宣布海外用户突破5亿,其中印度的用户量排在第一位。同年12月,UC又推出了海外应用商店9Apps。 2014年,阿里巴巴将全球化定为公司的基本战略,并在这一年以50亿美元收购了UC,成为当时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并购事件。 2016年6月,UC在印度推出新闻聚合类应用UC News,上线9个月,月活用户就突破了8000万。2017年9月,UC内部孵化出短视频平台VMate,号称要打造 “印度版快手”。两年后,VMate宣布拥有近5000万月活跃用户。 10年耕耘,UC系在印度的用户数量并不算少,为何选择此时“挥手告别”? 7月27日,易观分析师董振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当前的国际形势是UC收缩印度市场的重要原因。 一位不愿具名的互联网投资人却认为,地缘政治只是扮演了催化剂的作用,UC做出调整更多的原因在于出海业务表现不佳,阿里做出了战略调整。“这些年阿里在内容出海上已经花了不少钱,但用户数量没能转换为实际营收,数据并不好看。”上述投资人对时代财经表示。 同日,互联网出海平台“白鲸出海”创始人、CEO魏方丹对时代财经分析称,UC系的主要营收还是广告,但在印度这类新兴市场,用户的广告价值并不高。 晚点在早前报道中援引多位了解此次调整人士的评价称,阿里放弃UC News、收缩VMate,根源在于用户、营收数据表现都不佳。而UC系最重要的海外产品UC Browser也不尽人意,“工作人员陆续撤离,仅剩下维护工作。” UC所在的阿里大文娱业务近期的亏损也支撑了上述观点。根据阿里2019年财报,大文娱业务在该年度的经营亏损为44.9亿元(人民币,下同),相比上年同期增加16%。 业务没有起色,又遭地缘政治冲击,UC不得不作别印度。 “复制今日头条,不如复制斗鱼” 事实上除了UC,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内容出海都不算顺利。 以腾讯视频、爱奇艺两大视频平台为例,去年开始以东南亚为跳板,进军海外。去年6月,腾讯视频WETV正式落地泰国;同期,爱奇艺与马来西亚Astro达成合作,后者正式上线爱奇艺品牌频道。 但目前来看,两大平台出海效果并不算好。 据第三方数据统计机构量数AI统计,截至去年年底,两大平台的国际版仍有超过99%的付费用户来自中国大陆。相比之下,奈飞同期的海外付费会员数为9771万,占比超六成。 在魏方丹看来,TikTok的光芒掩盖了很多本土企业出海的挣扎,相比工具型产品,内容产品出海难度更大。 “企业去海外,很大程度上是去抢占巨大的用户体量和流量,想复制国内的成功模式。但在这类新兴市场,并没有成熟的样本参考。同时,内容类产品还要考虑对当地语言、文字甚至宗教进行本土化改良。” 董振则认为,在印度、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国内互联网企业大多处在抢占用户流量的初级阶段。“进军印度、东南亚的厂商对先发优势比较看重,积累一定的用户流量后才能开辟符合当地情况的付费模式。” 那么,现有环境下,中国互联网企业哪类内容产品最有希望在海外成功“靠岸”? (编辑:186手机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