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186手机网 (https://www.186shouji.cn/)- 手机推荐、手机管家、手机助手、手机壁纸、5G!
当前位置: 首页 > 4G频道 > 通讯 > 正文

“火星叔叔”郑永春:未来100年,人类可以在火星上拥有一个城市

发布时间:2020-07-21 00:46:01 所属栏目:通讯 来源:网络整理
导读:浩瀚无垠的宇宙星河吸引着数辈航天人前赴后继,也激励着无数人的航天梦想。在被认为是中国航天超级大年的2020年,网易新闻在火星探测器发射之际,联合科普中国、

郑永春:望远镜发明后,科学家曾经发现了火星可能有运河,发现了火星上跟火星人有关的一些所谓的特征。进入航天时代(1964年美国发射第一颗成功的火星探测器水手4号)以来,火星探测获得了大量的数据,证明了原来预测的火星运河、火星人是不存在的;也发现了火星上曾经有过大规模的液态水,有过浓密的大气层,有过温暖湿润的气候,这跟地球早期的环境非常相似,30亿多年前地球上有了生命,那时的火星上是不是有过生命,或者说现在还有没有残留的生命的遗迹,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网易科技:既然火星在很多方面都与地球相似,那人类想要移民火星的计划是否可行?如果可行,那火星移民究竟还要多久?

郑永春:我觉得这个世界上分为两拨人,一拨人是乐观派,一拨人是悲观派,相对来讲我是乐观派。我觉得未来20年左右,人类将登陆火星;未来50年左右,我们可以在火星上有个小镇;100年左右,我们可以在火星上拥有一个城市,500-1000年左右,我们可以把火星改造成另外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再造一个火星文明。

回顾历史,就有理由觉得乐观,500年前,人类大航海时代,发现了美洲大陆,500年之后,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想象一下,500年之后的火星,可能会比地球还发达,会有这样的可能。

网易科技:那是不是移民之前,我们要对火星上现有生存条件进行一些改造?

郑永春:人要在另外一个星球上生存,首先要有氧气,然后要有水、食物等生活必需品,然后还要屏蔽辐射,火星没有全球性的磁场,火星表面的辐射比地球上要强得多。所以在火星上,人类还没有办法在地表生活,即使在地表生活也要造一个掩体,把辐射屏蔽掉,或者躲到地下。在火星上生存,肯定要在一个密闭的生态系统中,用外部的太阳光作为能源,用二氧化碳的分解来输出氧气,然后利用火星上的的土壤、水来生产食物,但从长远来看,还是要更多地利用火星本地的资源,来提供人类生存所需。

网易科技:除了上述问题外,目前对人类来说,移居到火星的话还面临着哪些问题或者需要突破哪些关键性的要素?

郑永春:人类移民火星要比去火星探测,难度系数可能后面要加两个0。就拿火星采样返回来说,美国2020年发射的发射器,要到2030年才能通过发射新的航天器把土壤带回来。而人类登陆火星的技术难度又要比从火星上带土壤回来,后面至少要加一个0。如果要大规模的把人运过去,在火星上生存下来,实现的技术难度要在载人登陆火星的基础上再加一个0。

这仅仅还只是技术层面上的一些问题,但火星移民还不仅仅涉及到技术层面,人类是一个地球物种,现在适应的是地球环境。但到火星生存时,他们就会适应火星环境,甚至变成一个火星物种,所以将来的火星人跟地球人,有可能是同源的不同物种。来自不同国家的地球人到了火星上,还分不分国家,领土怎么划分,要是否需要不同的货币、法律,等等,相当于打造另外一个人类社会。所以,我认为火星移民不仅仅是一个科技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法律问题、经济问题。

网易科技:您是否有过畅想,您心目中,在火星上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

郑永春:应该有两个阶段的畅想,第一个阶段是人类刚刚登陆火星,建设阶段。刚开始的前几十年肯定是非常原始落后的,人类要把一片荒漠改成一个绿洲,医疗条件、制造业、服务业、网络等在地球上触手可得的东西,都需要在那里重新建立,相当于新造一个人类社会,也就是火星文明的建设过程,这个文明没有几十年、上百年的积累,没有一代接着一代人的努力是不可能建起来的。

在这个阶段结束之后,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也就是人类已经适应了火星生活,创造了火星文明的阶段。这个时候,火星文明应该跟地球文明并驾齐驱,但又在各自方面向不同方向独立发展,它们会有自己的语言、政治、法律、体系、心理。也就是说,未来将是地球文明跟火星文明的交流,甚至还有星际文明之间的交流。

(编辑:186手机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