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这家卡脖子企业如何起于台湾?
2020年初,尽管受疫情影响半导体市场前景不甚明朗,但台积电仍然承诺把2020年总收入的9%用于先进技术研发,这意味着研发预算将超过36亿美元。“疫情会对公司业务造成一定影响,但我们不会调低相应的支出。”台积电高管在4月的 Q1电话会议时再一次强调。 制图:虎嗅宇多田,数据来源:台积电。制图不易,盗图必究 技术差距,投入数百亿美元建新厂的高昂成本,以及上一代制程工厂设备折旧成本与过剩产能,不知让多少晶圆代工企业陷入财务困境。譬如曾辉煌一时的新加坡特许与以色列 Tower,自台积电与联电建立垄断性优势后,他们每年产能仅能卖出6~7成,不亏损就是奇迹。 最终,大批晶圆代工厂不得不望着台积电渐趋渐远的背影,主动退出主赛道。 2019年中旬,台积电曾经的最大竞争对手格罗方德与联电公开宣布,由于无法负担高昂成本,他们已退出7nm 工艺的开发。这便让台积电成为世界上目前唯二可以生产出7nm 芯片的专业代工厂(另一家是三星)。 但台积电仍然在奔跑。他们的5nm芯片已经进入量产阶段,耗资预计超130亿美元的3nm工厂将在明年试产,2nm工艺也已经在筹备中。 “半导体人要越跑越快才行,没有哪怕一分钟停下来的时刻。” 一位晶圆厂从业者感慨,台积电目前只有英特尔的工厂与三星的制程工艺可与其媲美,与中芯国际等大陆厂商的差距至少5年。 “半导体产业是一个凭真本事拼生死的行业。偶尔的取巧不可能保持长时间的强大,必须要有自己傍身的技术,接受自由市场的考验,然后站在太阳底下去战斗。”他说。 既得是制造匠人,还得是管理大师 大部分人对张忠谋“时代传奇”的定义,都是围绕其开创半导体垂直一体化代工模式展开的。这的确是一个开天辟地式的贡献—— 从产业链往下看,这一模式拯救了资金不足,但想象力丰富的芯片设计人才; 从历史节点往后看,半导体产业正式进入了芯片设计巨头(英特尔、AMD为代表)、代工厂(台积电为代表)以及IP授权厂商(ARM为代表)的“权力制衡”时代。 但这些宏观视角的成就,都不足以刻画出以张忠谋为首的半导体制造业人才的特有品质。张忠谋的早期经历告诉我们,有些重要的东西其实被大众给忽视了。 “张忠谋担任德州仪器副总裁时,经常去工厂视察。他会非常严格指出产线问题,在场的人大气不敢出,连旁边白人高层都没有他给的压力大。” 一位曾经与张忠谋打过交道的国外半导体企业领导,形容他“比任何人都严格和可怕”。 张忠谋自己也说过,有太多人很不喜欢他。但制造业,却离不开这种人。 在进入德州仪器之前,张忠谋在一家名叫希凡尼亚的晶体管公司做“产线工头”,每天都要跟十几个作业员一起做焊接晶体管的工作。这项工作在当时是个手艺活——你得在一个放大镜的辅助下,手工把铜丝焊接到电极上。 手工,便意味着“不稳定”,因为效果完全取决于单个操作员的焊接水平,因此良率自然不会高。他观察了几天,竟然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搞出一套“间接加温法”,一下子提高了良率;接着,他又拿着这套新方法“训练”了两个作业员,最后,一整条产线换上了他创造的焊接方法。 这样的故事,基本贯穿了张忠谋的前半生。 德州仪器时期的张忠谋 图片来自《张忠谋自传》 无论是在希凡尼亚,还是后来进入处于黄金时代的德州仪器,他从未改变过长时间蹲守一线的作风,也从不一味遵从旧的产线规格——一看老方法不奏效,就开始琢磨怎么利用理论知识改进生产流程。 作为名副其实的流程管理大师,张忠谋赠予整个产业最宝贵的个人财产,便是强大的生产流程管控能力。 一方面,他懂得将思维程序与理论依据渗透到内核复杂的机械实体中;另一方面,他深知将产线上的“人类”进行合理调配的重要性——将工程师、生产员以及作业员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很遗憾的是,这些技能只有亲临现场,才有机会彻底掌握。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台湾半导体产业受到重创。台湾力晶、茂德等内存厂商出现巨额亏损,一蹶不振,台积电也没能幸免,2009年第一季利润下滑95%;与此同时,AMD公开承认台积电40纳米的良率不足,也有台媒爆料台积电良率不足导致许多订单被抢。 2009年,张忠谋以78岁高龄重新执掌台积电,2010年,台积电第一季税后盈利达到11亿美元,成为当年盈利额最高的台湾科技公司。 三年时间,台积电重回巅峰。 “对于科技产业来说,具备技术门槛是没错。但半导体涉及到生产制造。对于整个高端制造行业,比‘技术’更重要的元素,其实是‘管理’。 当一个问题变成技术流程管理问题的时候,就一定比技术问题复杂。” 斯坦福大学毕业,做芯片十余年的芯英科技创始人杨龚轶凡坦言,行业内都清楚一个事实,科技类企业越偏生产制造,“人”的重要性就越强。 “一旦涉及到生产流程,就意味着有若干道工序,而每个工序又包含着若干台精密仪器。即便一台机器的良率能达到99%,那么两台、三台放在一起呢?管理不善的话,整个流程上的二三十台机器,跑一遍下来可能良率1%都不到。” 因此,做高端制造的优秀人才一般都能耐得住寂寞,而且不会太年轻。 (编辑:186手机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