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出鞘 i7 8700K i5 8400测试
当然,这并不是说Lightroom 在导出环节的多核心优化不足,以笔者的经验来说,i9 7900X 和E5 2666 V4在LR 导出环节都能达到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占用率,八核以内的CPU几乎都会被断续占满。 10刃寒胜水 测试评价总结刃寒胜水 测试评价总结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从发烧友的普遍情感倾向上来说,2017年的AMD代表这种手持快剑,斩断世间不平的侠客形象。
不过话说回来,AMD 目前在Ryzen的市场推广上面临着不小的困难,这与他仍然落后的单线程性能有直接的关系。从技术脉络上来看,X299 平台上的i7 7820X、Z370 平台上的i5 8400、i5 8600K、i7 8700K 才是真正终结用户高频、多核纠结祸患的均衡型杀手代言人。
AMD引领的性价比潮流引爆了2017年的PC界,Intel 以更强、更均衡、更符合主流市场多数人群实际需要的产品回应之。一片刀光剑影中,8代酷睿桌面版无疑是其中最为锋锐的款式。 就我们的实际评测对比来看,默认状态下的i7 8700K 能够在多核渲染、理论多线程计算方面接近Ryzen 7 系列的1700X和1800X, 打平R7 1700。 如果更多考虑主流软件的实际应用,在解压缩、影音处理和游戏层面上,8代酷睿桌面版的领先幅度不小。
目前Ryzen 7 1800X 的实际市场流通价和i7 8700K 的散片价格基本相当,平台成本上AMD拥有更低的门槛和更贫瘠的主板功能性。由于Z370以下芯片组还没有普及,i7 8700K 和Z370 组合更加适合资金压力中等又对单线程性能颇为敏感的用户,竞争力并不弱。 在更亲民的2000元内市场领域,i5 8400在某些偏向理论的多线程应用测试中确实不及拥有超线程技术的i7 6800K和R5 1600X, 但拥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能,在配套低门槛主板普及后适度调价,钱途大有可为。 11华硕ROG GX800VH详细参数(编辑:186手机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