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下半场已至 中小企业的出路在哪?
近一年来,中小企业吃亏最大之处就是在一二线城市被摩拜和ofo狂虐,品牌曝光和市场份额都一起下跌。之前是共享单车刚刚兴起,摩拜和ofo市场地位尚未明确,大家在一二线城市都多少有些机会。但现在形势之下,中小企业必须调整策略,避开巨头的锋芒,不要和摩拜、ofo在一线城市火拼。 保存自己宝贵的资源,改而向前面说到的200多个空白地级城市和一些人口基数较大的县级市场下沉发展。事实上深耕区域市场,成为鸡头同样可以盈利。当年VO兄弟就是采取类似的策略,避开了与风头正劲的华为小米正面冲突,扎根二三级及以下市场,最终实现逆袭。 2、抢在各地监管新政细则之前实现快速布局 十部委的指导意见出台对共享单车行业的影响显而易见,中小企业同样也要研究相应对策。其中最具风险的一点,我以为是指导意见中把行政监管权限下放给地方带来的不确定性。 由于没有给出指导性的规范,未来各地监管部门很可能采取方便自己但简单粗暴的市场准入制度,以许可证或拍卖方式出让当地共享单车经营权。这意味着中小企业很难竞争得过摩拜和ofo两家财大气粗的行业巨头。因此,中小企业如果有能力的话,最好抢在各地监管新政策细则之前实现快速布局,以防止各地的监管政策一刀切,失去入场机会。 3、重新定位共享单车的市场角色 共享单车之所以在一二线城市获得用户积极响应,主要得益于其最后一两公里的角色定位。但在中小城市里,公交站与站之间的距离很近,因此单车不是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而是公共交通的替代品和补充。只有准确认识到不同市场的需求特点,才能为当地用户提供更适合较远距离骑行的单车产品和相关服务。 当前,共享单车行业貌似还没有类似的成功案例,但可参考太原公共自行车的经验。共享单车企业作为私企经营更加灵活,只要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有可能像太原公共自行车一样获得成功。 4、坚持技术创新、社群营销,以精细经营换取更高价值 前面说过,目前共享单车看似繁荣,但却经营粗放、效率低下。消费者抱怨最多的是车辆损坏率高,高峰时段找不到车,乱停乱放等。中小企业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服务水平等精细经营的方式,来优化用户的消费体验。 未来,共享单车迟早甚至即将进入到以产品服务体验为主的竞争层面。有远见的中小企业应该先行一步,并切实执行,用产品和服务来赢得用户的认可。继而通过大数据服务、社群运营等附加业务获利。要知道在地方,由于用户集中,一些数千粉丝的公众号就具有不错的广告价值。共享单车本地数万级别的规模,就足以想象更多的收益空间。 门框提高竞争加剧,中小企业分化在即 非常明显的一点,随着市场的集中程度提高,共享单车市场的进入门槛也将进一步提高。 没有数千万元以上资金的玩家,基本没有再玩下去的可能。像悟空单车、3Vbike的退出,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事情,因为它们连共享单车的标准产品都无法提供,而这已经成为共享单车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类似的票友玩家如果无法获得大笔新融资,被淘汰出局将无可避免。 在摩拜、ofo之外的二三线阵营中,竞争将主要在阵营内部展开,短期内尚难挑战两强的市场地位。其中有技术、供应链、资金的企业将占据一定的优势。但策略是否正确和团队执行力的强弱,才是决定谁能从中突围的关键因素。二三线阵营中,未来或产生地方诸侯,或有逆袭者,或被两强收编团队,一切皆有可能。 就如三年前,有人称VO兄弟将力压华为小米登顶国产手机排行榜肯定没人相信,但如今却成为了现实。共享单车的下半场将是一场持久战,只要资本不过于投机和短视,中小共享单车企业仍然保留着追赶巨头甚至逆袭的机会。 (编辑:186手机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